四月中旬的齐鲁大地生机盎然,成方连片的麦田郁郁青青,一眼望不到边。10日-11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跟随“弘扬水文化 沿黄水利行”媒体采风活动走进聊城市位山灌区,了解这里几十年间的发展与演变。
位山灌区地处鲁西平原,是全国第五大灌区、黄河第二大灌区、山东省最大灌区。“位山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40万亩,占聊城总耕地面积65%。”据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玉广介绍,灌区渠首位山引黄闸设计流量240立方米/秒,骨干工程设有东西2条输沙渠、2个沉沙区、1条总干渠和3条干渠,是聊城主要引黄通道。
据介绍,位山灌区引黄供水以农业抗旱为主,承担着聊城市除莘县外7个县(市区)和3个市属开发区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耕地灌溉任务,设计灌溉面积占聊城总耕地面积的65%。同时,还承担着骨干企业生产运行用水、沿线200万居民生活饮水以及东昌湖、徒骇河、古运河等生态环境补水的供水任务以及承担着河北雄安新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补源等跨区域调水任务。
1970年复灌以来,位山灌区引水超过600亿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600亿元以上,为聊城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水源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
引黄必引沙,位山灌区引黄事业在长期造福百姓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的泥沙,形成了黄河下游最大乃至全国最大的沉沙池,占地近3.5万亩,涉及5个乡镇、92个村近8.6万名群众,当地生态脆弱、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被聊城市列为四大扶贫片区之一。
为改善池区生态,助力乡村振兴,位山灌区新建60.3公里道路、26座大中桥梁,续建7公里总干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了沉沙池池槽绿化带、1800亩引黄灌溉纪念林(防风林)、640亩水土保持林等防风固沙、生态绿化项目,配套游客接待中心、餐饮中心、水上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建成了沉沙池区一期旅游项目—位山黄河公园。杨玉广表示,这有效带动了特色种植、民宿、农家乐、乡村采摘、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助推池区乡村振兴,实现了从“遍地流沙、生活贫困”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蝶变,成为聊城生态旅游新名片。
当前,正值小麦返青浇灌期,聊城为确保施工期间引黄供水正常开展,提前制定施工期临时供水方案,及时完成导流明渠开挖和闸前明渠清淤工作,保持导流明渠过流能力,全力保障冬小麦生长关键期用水需求。“目前,小麦返青水浇灌已经完成90%以上。”杨玉广表示,灌区已平稳度过春灌高峰期,改建工程正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