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8日)是世界候鸟日,也是今年的第二个“世界候鸟日”。“世界候鸟日”一年两度,分别设在5月份和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今年世界候鸟日的主题是“光污染及其对候鸟的影响”。现在正值候鸟南迁,我们首先一起来看看我国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是如何吸引候鸟在迁徙途中驻足“加油”的。
前不久,河北省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拍摄到一只大鸟落在保护区的人工繁殖塔上,经河北省林草局组织8位国内野生动物专家鉴定,这只神秘的大鸟名叫白鹈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前在河北省内没有观测记录。
同样,被首次记录到的还有白洋淀上这一群鸭。您可别小看它们,这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它被列为“极危物种”,全球不到5000只。这也是白洋淀首次记录到青头潜鸭在此育雏。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管理处二级调研员 陈振平:今年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繁育的幼鸟,我们也捕捉到了幼鸟的影像。野生动物种类的增加预示着我们生态环境的改善,白洋淀现在有鸟类237种,比5年前增加了31种。
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鸟类救助、野化、训飞,帮助它们重返蓝天。在河北乐亭,野生动物救助站成功救治并放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鹰;而在江苏盐城,今年刚出生的42只丹顶鹤宝宝们正在进行训飞,向着蓝天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