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厚植法治根基筑牢生态屏障 南平构建完备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

   2023-05-29 司法部130
导读

图为南平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某固废处置企业检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资料图片)“10年前,我们这条马莲河只能用‘脏、乱、差’3个字来形容。经过10年生态体系和小河流整治改造,乡里乡亲茶余饭后都喜欢到山

 

 


图为南平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某固废处置企业检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资料图片)







“10年前,我们这条马莲河只能用‘脏、乱、差’3个字来形容。经过10年生态体系和小河流整治改造,乡里乡亲茶余饭后都喜欢到山桥村来走一走。”近日,福建省浦城县莲塘镇山桥村党支部书记谢俊涛与村民漫步在河边林荫道,感慨着这里的变化。

闲置土地变成主题公园、机耕道升级为生态步道、废弃水槽改造成景观水车,马莲河畔的变化,离不开完备的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在背后给予支撑与守护。

地处闽北的南平市生态资源富集,是福建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南平市探索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方式方法,以系统化生态立法、精细化生态执法、专业化生态司法、矩阵化生态普法为抓手,构建完备的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水平提升,为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提供坚强有力法治保障。



“小切口”立法解决生态保护“大问题

制定全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从“源头”到“龙头”解决水源地保护突出问题,保障群众从“喝上水”到“喝好水”;率先制定河岸生态地保护规定,通过立法护河护岸护天地、留白留绿留空间;在全省率先制定城市绿地管理办法,用绿线管绿地、增绿化,不断增加生态“含绿量”,持续提升发展“含金量”……
  “在生态立法实践中,南平市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原则,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措施长出‘钢牙利齿’,用有力度的立法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南平市司法局局长周邵福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从保护百处水源点到守护千里河岸带,再到呵护万顷绿地网,南平市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关键环节,组织实施“百千万”生态立法计划,多维度、多角度加强地方生态环保立法工作,构建以护山、护水、护绿、护大气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用高质量立法筑牢生态文明之基。
  针对生态保护领域突出问题,南平市施行一事一法,增强地方立法护航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分领域集中立法、系统立法,以地方立法填补上位法和政策空白点、盲点,及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成果和经验上升为地方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制度供给。
  “南平市发挥地方立法切口小、有特色、精准细化、可操作性强的优势,将一批涉及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立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使其有目的、有步骤进行。”南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蔡学锋介绍说。
  据统计,在《南平市人大常委会2017—2022年立法规划》中,仅生态立法项目就接近总数的一半。


生态巡查打破“九龙治水”困局

吕金萍是顺昌县的一名生态巡查专管员。在一次日常实地巡查中,她发现位于建西镇安下村的鑫盛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有污水直排农田的现象,便当即通过手机App向生态巡查管理系统上传现场照片和文字说明,很快就有了反馈。
  顺昌县生态巡查管理中心及时对该条信息进行调度分解,6分钟后,建西镇环保站人员就赶到现场,核实确有污水直排情况,并上报顺昌县环境监察大队。随后,县环境监察大队执法人员深入企业调查取证,发出整改通知,督促企业在7个工作日内整改到位。
  “林归林、水归水、田归田,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执法存在各自为政、‘九龙治水’等问题,大家各管一摊,难免顾此失彼。”南平市水利局局长、市河长办主任黄旭辉告诉记者。
  针对部门职责不清、多头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2018年5月,南平市在顺昌县试点推行生态巡查监管治理机制,整合人员力量成立生态巡查管理中心,整合相关部门数字信息打造“互联网+”一体化生态环境监管模式。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sty.com/news/show-117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2 环博生态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