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态政治哲学意蕴

   2023-05-30 中工网80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和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和社会意义的强调,启发我们从生态政治哲学的视角讨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政治哲学在生态议题上有两方面主张。一方面,生态政治哲学明确指认了生态问题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更是对人与人的政治经济关系的观照,生态问题的根源性病理归根到底要到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并建基于其上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寻找。因此,生态问题是一个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多重关系在内的复杂问题。另一方面,生态政治哲学寻求的是生态议题的政治哲学解释和解决。它要探究国家进行生态治理的正当合法性根据,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政治原理和哲学原理,其中所涉及的核心性主题是公共权力的运行,是如何切实保障和促进所有公众而不是某一部分公众生态权利的充分实现,通过对公众基本生态权利正义的分配、正义的保障、正义的奖惩等原则和制度层面的政治建构,最终达至生态正义之治。


显然,生态政治哲学前一方面的主张是实证式的运思路径,是从揭示特定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出发,进而阐释其中所内含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并由此最终导致向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绿色社会的过渡。后一方面是规范式的运思路径,是从先验的最高理念出发,要求对所有一切关涉生态议题的政治经济等活动有所规范,进而在对现实政治经济等活动中的思维和实践方式展开生态批判的基础上,设计出实现最高理念的具体原则和制度。


我们不能单方面地理解生态政治哲学这两个方面的主张,否则就会陷入教条主义的窠臼,将生态政治哲学简化为经济决定主义或先验伦理主义。而应当将两种运思路径融合在一起,既明确应然状态下特定社会的“绿色”规范要求,又深入批判其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中介下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最终在规范性引领下安排符合生态正义的原则和战略。因此,纵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中所包含的生态政治哲学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规范性意蕴。规范性意蕴指向的是为什么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该遵循的最高理念是什么的问题,从而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规范性指导知识。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社会的高度和历史的厚度,来诠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要性。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两个重大问题”旨在说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成功与否,关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政权的稳定性。倘若公共权力的运行无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就意味着偏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宗旨,进而引发社会的非正义后果,最终危及国家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从长时段的历史跨度看,生态环境变化还是涉及文明兴衰演替的重要因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绝不意味着只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临时之策,而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维护好人类社会存续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一种共生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成为我们应该遵循的最高理念,对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将有所规范。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sty.com/news/show-118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2 环博生态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