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水青山变金融活资产
——涞源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访
00:34
视频摄制: 河北日报记者 李连成 河北日报通讯员 高翯
绿水青山环绕的涞源县县城。 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大庆摄
2021年10月,保定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以涞源县作为试点县,依托河北大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团队,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形成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报告,为初步实现生态产品“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进行了有益探索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6月2日,正在涞源县留家庄乡进行生态产品价值调研的河北大学副校长、涞源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项目组负责人申世刚说。
2021年10月,保定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以涞源县作为试点县,依托河北大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团队,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经过调研、核算和评估,团队制订了适用于保定市及涞源县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和方法,形成了《涞源县2020年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报告》,为初步实现生态产品“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日,申世刚(右一)带领项目组成员在留家庄乡猪苓种植场调研。河北日报通讯员 姚 娜摄
摸清家底、核算价值
——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问题
“生态产品价值简单说就是为绿水青山‘定价’。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基础上,通过生态产品确权、交易和绿色金融支持等方式,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申世刚带领项目组成员来到留家庄乡郑漕村调研时,对该村的猪苓种植场技术负责人李宗元介绍,“这里1700亩的天然种植场中的水权、林权和中药材等都是具有价值的生态产品,可以通过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来进行融资等活动,扩大产业规模、增加营业收入,并进一步实现生态产品的保值增值。”
“要是这山上的野生花草树木都能换成钱,那我们这偏僻的小山沟,就真成金窝窝了。”李宗元感叹道。
2021年6月,根据中央和河北省有关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要求,保定市开始着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指将生态产品所具有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生态保护补偿、市场经营开发等手段体现出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河北大学申世刚研究团队一直从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并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生态文明联合实验室。当年10月,保定市相关部门与该团队研究讨论后,决定以涞源县作为试点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路径。
“涞源以前的一些做法,不仅损耗生态资源,无法可持续发展,也带动不了广大百姓增收致富。这些年来,我们在努力探索如何实现绿色转型。”涞源县县长王燕说,涞源拥有山地、丘陵、盆地相结合的独特生态系统,森林植被覆盖率40%以上,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试点的开展,将有助于激活沉睡的生态资产,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将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是摸清资源家底,并核算出价值。“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起步较晚,‘难度量’是该领域存在的难点之一。”申世刚说,尽管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作指导,但文中尚未涉及氧气、负氧离子、生物多样性等区域差异较大的生态产品。
经过10个月的艰苦工作,项目组走遍了涞源县17个乡镇,基于涞源县生态资源普查结果,综合涞源县生态定位、生态资源类型、主要生态功能与服务等因素,确定了3项一级核算指标和19项二级核算指标,对其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形成了《涞源县2020年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报告》。核算报告显示,涞源县2020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136.04亿元,约为该县同年GDP的1.9倍。
项目组进一步根据涞源县试点工作成果,确定了适用于保定市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方法和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并召集全国专家进行了多轮论证。
“这项工作不但解决了生态产品‘难度量’问题,还为下一步涞源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河北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中心党委书记张发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