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2023年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学术年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的理念指导、战略定位、实践要求、效果评估,开展深入研讨交流,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四个重大转变”和“五个重大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创造新发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牢把握形势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合作共赢,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年会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设1个主论坛,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经济政策、生态保护监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法治保障、全民行动等方面,设5个平行分论坛。来自相关部委、科研院所、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会议,并围绕论坛主旨开展理论和实践研讨交流,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部门履行生态保护监管的职责定位进一步明确,统一实施生态保护监管,打通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专家认为,加强生态保护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对于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多种生态要素调查、监测评估信息显示,全国生态系统状态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生态质量改善明显。同时也发现,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的胁迫力依然较大,局部生态系统功能存在退化趋势以及改善成效不稳定等问题,整体持续、稳定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必须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的监管力度。
专家强调,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统一监管,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复杂性和区域差异性,在政策制定、项目管理、成效评估等方面,需要加强多学科背景融合、多部门合作参与,从财政制度、行政事权配置等方面进一步理顺部门事权边界和支出责任、完善内外部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做到目标协同、规划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同时也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内生动力机制、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关键堵点的制度与政策研究,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专家建议,加强生态保护监管能力,首先需要开展跨学科的生态系统管理基础研究,包括自然与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耦合与演化规律、生态风险的安全阈值、政策制定实施下主体行为变化机制,以及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内涵挖掘等方面。其次要重视生态保护监管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明确成效评估标准、统一技术标准,规范生态修复行为。第三要明确生态保护修复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多要素协同、多尺度的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体系,加密监测调查频次,为准确研判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及演化规律、研判生态保护形势与评估成效、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此外,有专家希望进一步深入贯彻和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让城市居民也能体验到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在严格保护的生态空间,需要重新认识原住居民耕作活动在野生动物完整食物链中的作用,建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的绿色发展空间管理模式,科学确定人与自然的空间关系、资源利用方式与强度,制定适应性管控指标与技术措施,促进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相互融合,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