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源(各类电厂)出发,顺着“地势”(电厂上网功率)进入电力系统,然后跟随一张密布的“河网”(输配电网)在城市乡村流动,最终汇入“大海”(用户侧消费终端“负荷节点”)……近日,在国内首个电碳生态地图上看到电力系统运行的这一幕。
图为国内首个电碳生态地图场景。
2021年3月,国内首个电碳生态地图率先落地厦门市,打通“电—碳—能”数据链条,实现了从电量看碳排放的全景、动态展现。两年多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通过研发“碳图智能工具包”等拓展电碳生态地图应用场景,“碳视角”下链接“源网荷储”协同调度,“碳”“电”双流融合辐射虚拟电厂,吸引全社会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并带动绿色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家首批低碳城市试点之一,厦门市不断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步伐,在率先实现碳达峰方面,具备较好的绿色发展基础。这其中,电力大数据释放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依托政府与企业的数据融合,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以电碳强度指数数学模型为基础,构建厦门城市电碳生态地图,贯通了“电—碳—能”之间的关系,快速实现碳数据从无到有、由粗到细。
据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营销部工作人员介绍,电碳生态地图通过热力图、指标分析、深化应用三部分功能设计,可实现厦门全区域、行业、企业、楼宇四级宏微观碳排放3D全景展示,涵盖厦门168万用电客户、71个行业、85.5万家企业。热力图定位11850个高压用户,重点对8个工业行业画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支持每月动态更新。
在落地电碳生态地图的基础上,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精心编制“厦门城市电碳生态地图SDGs(全球电力低碳转型对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框架”手册,不断迭代提升服务新举措,创新研发“碳图智能工具包”,设计多种智能场景化的应用工具并完善应用场景展示,“碳查查”APP、碳账户、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等示范场景陆续“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