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视察,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年来,亿万齐鲁儿女牢记嘱托,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山东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10月17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黄河答卷”主题系列报道,聚焦生态保护,展现社会变迁,深入宣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新气象,讲好“黄河故事”山东篇。
图片来源: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海报新闻记者 杜虹晓 报道
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群鸟归来向大河,昔日的“退海之地”,变成如今水清岸绿、群鸟翔集的盎然景象。
近年来,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特别是黄河流域主要环境指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2022年,省辖黄河流域17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保持100%,干流6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黄河口野生动物、植物分别达到1630种、411种,鸟类由187种增加到373种,鱼卵仔稚鱼密度从每立方米3.8个增加到10.8个,濒危二级野生动物江豚成群嬉戏,稀有的黄河刀鱼时隔30年重现,美丽河海生动呈现。
坚持“要在治理”
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黄河浩荡万里,千万年的沉淀成就了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了使这片土地焕发最炽热的能量,山东从“减”“控”“治”三方面下功夫,在流域内开展全链条、全要素治污。
浮游藻类是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初级生产者,在维持水生态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22年夏季,项目团队山东大学微藻控制与利用组顺利完成了黄河干流山东段浮游藻类调查工作。本次调查从黄河山东段起始处至黄河入海口,共布设调查了28个点位,采集了56个浮游藻类样品。
重点河湖水生态调查评价数据显示,黄河干流山东段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显著提升,检出的藻种总数由2013-2014年的8门53种增加到8门142种,浮游藻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由1.43提升到2.94。
作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牵一发而动全身。近年来,山东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黄河流域内180余家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检测设备;建立6037个入河排污口和1203个入海排污口“户籍”清单,“一口一策”推动全链条管理;分类推进、因地制宜开展黄河滩区161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动300余家养殖场(户)污染管控,确保畜禽粪污、水产养殖尾水不入河;积极推动滩区130万亩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实现非汛期时段稻田退水“零直排”。
“黄河流域、南四湖流域、小清河干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均首次达到100%,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连续两年超过93%。”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侯翠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