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1日 电 题: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六盘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作者 李曼 彭尖尖 钟维
漫步水城河畔,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行走玉舍森林公园,枝繁叶茂、清静幽雅;游览乌蒙大草原,蓝天草地,游人如织……初秋的六盘水,千畴绿景万轴画,满城苍翠碧无尘,处处可见“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好图景。
梅花山旅游度假区。 孙大方 摄
这是中国凉都,亦是“江南煤都”六盘水今时的真实写照。从灰头土脸煤钢城变身绿水青山大花园,六盘水城市之变照见了新时代贵州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
守山护水 当好两江上游“生态卫士”
秀美的飞瀑,葱茏的青山,弯弯的河水,美丽的村庄。水城区“五型”村居之文旅型村居示范点——双水街道滴水岩村,正悄然巨变。
谁曾想过去这里曾是荒山凉脊。十多年前,村里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如今,这里已是一片蓬勃绿色。
村民们享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以山水瀑布为经,以农耕文化为纬,发展旅游产业,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 孙大方 摄
六盘水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是长江和珠江“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多年来,六盘水坚决扛起责任担当,守山护水,当好两江上游“生态卫士”。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治理,持续推进义务植树,巩固退耕还林,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乌蒙山东部石漠化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实行林长制、河长制……十余年来,六盘水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让荒坡披上绿衣、黑水变成清水、矿山重生绿意,为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在贵州水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湾煤矿选煤厂矸石贮存场,一片片香根草郁郁葱葱,将原本寸草不生的矸石山装扮成了“绿坡”。另一边的污水净化站通过环保设施,将污水变清,全矿废水处置率100%,重复利用率100%。
大湾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300万吨,矿区通过实行切实可行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恢复、土地复垦以及水土保持等措施,形成了常态化的生态保护系统,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2020年,该矿正式列入贵州省级绿色矿山名录。
截至目前,全市综合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面积123平方公里,全市森林面积达9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304.05平方公里;率先完成“十三五”期间贵州省交办的106家绿色矿山建设任务,绿色矿山建设达标率100%,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区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