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日讯 10月31日至11月1日,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总结交流会在东营召开,来自自然资源部,以及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东、重庆等6省市10个试点城市自然资源部门及技术支撑团队等共120余名代表,齐聚黄河入海口,交流分享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做法,共商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宏伟蓝图。会议由自然资源部权益司组织召开,自然资源部权益司副司长王薇出席会议并讲话,东营市副市长梁润生出席会议并致辞,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二级巡视员徐勇及山东省委改革办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赵松、北京林业大学张卫民、浙江大学谭荣、山东大学张林波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专家教授到场指导。
会上,各试点省市分别介绍典型经验做法,与会专家教授针对各省市试点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意见建议。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明海代表东营市汇报了全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现场观摩调研黄河口公共生态产品、润松生态林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作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之一,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成立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试点工作专班,委托中咨集团生态研究所等专业团队作技术支撑,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统筹推进试点各项工作。东营市在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中,立足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特点,全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创新价值转化机制、畅通多元转化模式、健全支撑保障措施、夯实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形成了64项实践成果,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14项,探索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东营模式”。一是聚焦可量化,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五个一体系”,摸清“绿水青山”家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聚焦可转化,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九项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差异化实现;三是聚焦可复制,凝练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四种模式”,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范例;四是聚焦可持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五大保障措施”,全方位护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五是聚焦可供给,实施四大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大力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提供“东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