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实力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已成为社会共识。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运用数字技术建设高效协同的环境治理新形态,提升生态环境统揽全局、监测感知、预警预报、形势分析等能力,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以建设和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服务和决策为重点,依托5G、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数字技术,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网络建设和监测工作。以三江源生态保护为契机,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携手天翼云,助力“生态之窗”远程高清实时视频观测系统上云建设,为全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造了一扇高效统一的“云上窗口”。
环境监管日趋精细“生态之窗”如何“再进一步”
“生态之窗”是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根据全省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自然景观分布,以及野生动物典型活动区域分布特点,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基础上,建成的网络化远程视频实时观测系统。自2016年建设以来,“生态之窗”初步掌握了监测区域内保护动物的生存状况、生态习性变化情况,为青海自然环境管理和物种多样性监测提供了关键支撑。然而,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向纵深发展,生态环境管理目标逐渐走向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青海“生态之窗”也面临着新的升级挑战。
一方面,由于建设时间较早,“生态之窗”的IT系统主要以各州各市自己建设为主,存在IT环境多样、多头运维等现象,这也为“生态之窗”的数据治理和安全传输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打破数据孤岛,实现生态数据的安全共享、集中处理,已成为“生态之窗”建设升级的头等大事。
另一方面,面对三江源区域的辽阔大地,“生态之窗”需要承载大量的生态影像资料,因此平台的存储性能需要进行升级优化。同时,为了对生态区域进行实时、精确的观测,平台的数据和算力需要更加多元、高效的传输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