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田程晨 徐浩煊 邵明亮 摄影 华小峰
11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以“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为主题。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 、厅长钟承林表示,四川将立足全国全局,找准四川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定位,既做好自己的事,又助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此外,还将找准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短板不足,明确“持续发力”的方向和重点,为子孙后代守护好巴蜀大地青山绿水、蓝天净土。
“近年来,围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四川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钟承林表示,这些都为“持续发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来说:
一是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制定修改《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14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出台《四川省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4项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云贵川赤水河流域保护立法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对21个市(州)完成两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全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压实。
二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年来,全省优良水体比例从88.5%提高到99.5%,跃居全国第2位,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8.8%,重污染天气减少78%,PM2.5达标城市达15个,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
三是安全底线更加牢固。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全省近三分之一的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2022年至今,全省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四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建立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首个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全省13万余家单位纳入排污管理,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持续发力’还任重道远。”钟承林坦言,具体表现为:
一是生态系统总体比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次生生态破坏时有发生,草地沙化、湿地退化治理还需加大力度。
二是环境质量改善还不稳固,大气污染治理、小流域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突出,环保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
三是个别地方统筹发展和保护还有差距,仍然存在盲目发展“两高一低”项目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