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023-11-06 中工网130
导读

原标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副题)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政协力量全国政协常委 车俊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

 

原标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

——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副题)

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政协力量

全国政协常委 车俊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在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开展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过程中,我们认为一些问题应予以重视。建议:

强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学习。结合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更高政治站位推进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

细化重点工作切口建言献策。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大兴调查研究,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任务,以高质量建言资政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深化民主监督。坚持协商式监督定位,持续加大对三北防护林、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工程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民主监督力度,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生态治理效能。

优化对生态突出问题的协同研究协商。加强横向、纵向之间和区域、流域之间的协同合作,开展跨界别、跨专委会、跨领域以及与地方政协的联合调研、专题研究、民主监督,助力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政协人才、智力优势。充分调动政协常委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政协人资环委和环境资源界委员发挥专业优势,政协委员发挥联系广泛优势,坚持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

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 阮成发

践行严密法治观,就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轨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扛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责任。建议:

完善生态文明相关法律制度。推动立法模式从“成熟一个制定一个”向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协同共进转变。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地方立法,使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更好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

提升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能力。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理顺执法体制,优化综合执法机制,明确执法权限,建强执法队伍,强化科技化手段。更新执法理念,变被动回应型执法为主动回应型执法,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健全完善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

依法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依法从严从快查处侦办、起诉、审理破坏自然资源案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震慑作用。推动建立跨区域联防、联动、联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作机制。研究制定行刑衔接机制,建立行政执法部门线索告知并配合公安机关取证、侦办制度,统一鉴定评估标准。推进专门公益诉讼立法。

推动治理模式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治理,向高水平监管转变。加强审计监督,规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使用,实现专款专用;根据立法调整增加用于自然保护地的资金项目。

提高绿色技术体系化自主创新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 尚勇

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提高质量和可持续性。必须发挥制度优势,一体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和应用方式,强化统筹协调,推进绿色技术体系化自主创新,为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科技驱动力和支撑。建议:

统筹布局,发布国家推进绿色技术体系化创新应用行动指南。集成现有相关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规划及政策文件,强化统筹部署,编制绿色技术谱系图表,制定实施路线图,指导各行业协同推进。

补短强长,提高绿色能源和绿色产业比重。进一步降低化石能源比重,加快可再生能源技术升级,攻克提高光伏效能、安全高效储能、安全氢能、绿色建材等关键技术。

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能源输配方式变革。要抓住我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和燃气网建设改造的时机,强化行业协同合作,打破垄断,创新关键技术,使分布式能源占比更上一个台阶。

与数字化融合,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水平。加大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和先进工艺,大幅提升产业节能降耗减排强度,全面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

长远布局,抢占绿色技术颠覆性创新制高点。抓住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与国际并跑机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克难关,在商业应用中勇于领跑。在动力电池、新一代发动机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解决永续清洁能源、绿色发展问题。

全面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

全国政协常委 王金南

新污染物是指新近发现或被关注,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或生物累积性等特性,易引发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风险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等四大类。围绕做好新污染物防治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建议:

在战略规划方面,面向保障公众健康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需求,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战略规划。接续《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深入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调研,识别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行业和区域,结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与现有环境管理体系,明确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目标,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中长期规划,谋划布局重大治理工程,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创新、社会共治的治理新格局。

在法规制度方面,坚持依法治污、协同治理,加快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专门立法。统筹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物质、药品、化妆品以及大气、水、土壤等法律法规实施,明确各项法律的管控对象、适用范围、职责分工、管理制度和衔接机制,为依法开展新污染物治理保驾护航。

在科技创新方面,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新污染物治理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专项。以战略目标和管理需求为导向,设立新污染物治理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集中攻克新污染物治理关键核心技术。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sty.com/news/show-158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2 环博生态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