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11月4日,第二届OpenHarmony技术大会在北京举办。
本次大会由OpenAtom OpenHarmony(简称“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TSC)主办,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润开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九联开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支持。
近120位行业权威大咖、技术专家及高校技术导师,与众多业界开发者齐聚一堂,通过1个主论坛、8个分论坛、70+议题的探讨,分享OpenHarmony操作系统的技术革新与生态共建进展,解读产业政策方向,探讨“终端操作系统十大技术挑战方向”的年度进展,为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开场致辞中表示,OpenHarmony开源三年来,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组织和带领下,在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智能终端领域飞速发展的开源操作系统。
随着AI算力的发展,混合AI架构未来在云端和边缘侧灵活分配,让大模型向智能终端领域渗透初见端倪,这些都对下一代智能终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表示,只有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才能实现产业的持续增长。
面对国外的GPU一卡难求,国产GPU用户不喜欢用的问题,郑纬民称:“国产系统不喜欢用的原因就是生态没有做好,说白了10个软件没有做好,10个软件要变化框架进行加速,包括通信库、算子库,AI编译器,调度器、内存分配、容错存储系统等10个软件组成的生态,如果这10个软件做好了,那么生态就会好。”
郑纬民还表示,国产AI芯片只要达到国外芯片60%的性能,如果生态做好了,客户也会满意,大多数任务不会因为芯片性能只有60%而又明显感知,大家感觉得到不好用还是生态不行。
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华为基础软件首席科学家陈海波表示,操作系统诞生67年来不断地演进,多次推动了信息产业浪潮的发展。OpenHarmony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开源社区之一,已有425款软硬件产品通过兼容性测评,覆盖能源、金融、工业、航天、交通、医疗、教育、政务等各关键行业。截至目前“OpenHarmony技术俱乐部”已经凝聚了17家头部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