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请问青海是如何落实这一重大要求的?在具体推进中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积累了哪些可复制的经验?
陈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明确了“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省情定位,明确了“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求我们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把脉定向,我们始终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领悟、坚决贯彻,倾注主要精力履行守护生态安全重任,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奋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七个新高地”,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大事要事:其一,建设好国家公园示范省。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最好样板,协同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全面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申报工作,高标准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其二,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中华水塔”和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构建“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湿地面积排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达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9%,青海湖裸鲤从保护初期的2600吨恢复到11.4万吨,藏羚羊由最少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其三,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城乡垃圾治理行动,深化“无废城市”创建,高标准创建“洁净青海”。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以上,三大江河出省境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连续两年达到100%,年均出境清洁水量在600亿立方米以上,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其四,有序实施“双碳”行动。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文旅”等生态赋能型、生态影响型、生态利用型产业,新型电力系统和零碳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全国领先。积极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低碳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你刚才问青海积累了哪些可复制的经验,我从五个方面说一说我们的体会认识:一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引导党员干部在学思想中树牢生态理念,在悟思想中寻找答案方法,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对照思想反思问题、深化实践,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我们深切感受到,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有多深、领会有多透,对生态文明建设看得就有多远、把握得就有多准。二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以党的全面领导实现了全省上下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确保了“国之大者”政治责任落实落地。三是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注重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全要素全链条,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在规划协同、资金协同、项目协同上突出系统性,实现了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成效的不断拓展。四是坚持建立国家公园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坚持深化改革、推陈出新,建立了权责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监管权分离、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相向而行、良性互动、有效融合的新型保护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自然保护地制度标准体系、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型。五是坚持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完善生态文明领域改革顶层设计,搭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使生态文明各项制度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树立“青海范例”。
记者:近几年,青海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打造基地、高地、目的地、输出地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果?
陈刚:产业“四地”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精准把脉青海的省情定位和战略地位,充分发挥青海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为我们指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我们积极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加快形成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2022年,青海盐湖钾肥产量占全国农业生产需求一半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青海力量;加快构建“一芯一环多带”旅游发展格局,推动生态和文旅深度融合,大美青海成为国内外的热门打卡地,山宗水源净土、地球第三极品牌形象更加彰显;做大做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坚持提质、增量、补链、扩输并举,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绿色有机成为“青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