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内蒙古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11.38亿亩草原像皮肤一样保护着山川大地,发挥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服务功能,也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多年来,内蒙古把保护草原森林作为全区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采取了许多举措,持之以恒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全区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5%,草原生态、牧民生活、畜牧业发展全面向好,走出了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新路子。
生态修复,让千里草原绿色重现
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牧民孙茹欣的手机里有两段她家草场的视频。一段是3年前,劲风卷着黄沙,吹得人站不稳脚;一段是2022年夏天,一排排草方格里,绿油油的草在风中摇曳,与周围的草原浑然一体。
乌拉盖草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之一,被誉为“天边草原”。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乌拉盖草原美丽的外衣下,藏着一条暗沙带。处在暗沙带上的植被一旦遭到破坏,草原就会迅速风蚀沙化,如果不及时治理,沙化面积会不断扩大,侵蚀周边的草原。
孙茹欣家有七八百亩草场正在这条沙带上。“小时候这片草场植被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逐渐稀少,直到近些年变成了寸草不生的风蚀沙坑。一到春天,沙子刮得连牛羊都躲得远远的。”孙茹欣说,沙坑逐年变大,远远望去极其刺眼。
2020年,这片草场被划为乌拉盖沙化草原修复治理范围,由蒙草公司实施修复。经过实施围栏封育、机械沙障、生物沙障、人工撒播草籽等修复措施,草场不到3年时间便绿草如茵,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2015年至今,乌拉盖有5000余亩严重沙化草场、6万余亩退化草场被修复。
不只是乌拉盖,在内蒙古,越来越多这样的生态“伤疤”被抚平。作为国家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锡林浩特市原本严重沙化的草地和退化的打草场经过围栏封育、补播、施肥、切根、轮刈等修复治理措施后,焕发新生,平均每亩增产20%到40%。赤峰市免耕补播试点中,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95%以上,草原草产量提高了1倍以上。敕勒川草原经过多年修复,从荒漠、砂石滩变为绿草如茵、野花盛开的草原,60多种植物和一大批动物回归,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仅2022年,内蒙古就有500多万亩沙化、退化草原绿色重现。
自治区林草局草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内蒙古大力组织实施退耕还草、重点区域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工程,通过人工种草、补播改良、围栏封育、草原鼠虫害和毒害草防治等措施科学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2022年,全区完成种草任务1715.58万亩,占国家下达总任务的132%。同时,积极推进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创建以“敕勒川草原”“额仑草原”为代表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群,将草原自然公园作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新阵地,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