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采访团一行来到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驱车行驶在凤翔镇的山间公路,窗外满目葱翠,侧柏、油松、云杉等树木让山间绿意盎然,而在过去,这里还只是光秃秃的荒山野岭。
20年来,浙江金华、福建福州、山东青岛先后与甘肃定西开启东西协作,联手在荒山之上种出生态林、致富林,写下友谊佳话。
曾经的陇中大地,“苦瘠甲于天下”, 干旱缺水,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之一,风沙是这里的“常客”。 脆弱的生态环境,也成了当地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十年九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成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真实写照。
好在情况逐渐有了转变。
2004年,金华林开种,共完成水土保持生态林总面积5万亩;
2017年开始,福州·定西生态林栽植各类苗木193.33万株;
2021年,青岛市和定西市开始结对帮扶。截至目前,青岛林已完成造林10000亩……
安定区凤翔镇中川村张家湾社村民牟世明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还担任护林员,直接参与福州·定西生态林的日常养护工作中。
“在建设福州·定西生态林以前,这里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几年时间,现在这里已经满山碧绿,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指着面前的万亩生态林,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陈正斌感慨万千,在贫瘠土地上造林地的最大难点是干旱、土壤稀薄,经过福州市技术人员反复验证,通过增施有机肥、复合肥的方式,同步采用“挖大坑”“栽大树”“浇大水”等措施,最终有效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