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7月10日正式面向全球发布《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此次调查是由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等多家单位成立的专业化调查队联合完成。联合调查队于2024年5月至6月赴黄岩岛海域系统开展该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现场调查,调查内容涵盖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海洋垃圾,以及珊瑚群落、礁栖鱼类和典型生物类群等,累计获取各类样品600余份。调查评估结果表明,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优,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礁栖生物多样性丰富。《环球时报》记者在梳理中发现,该报告也是我国首次公开发布的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估报告。参与此次科考的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科考展现中方对黄岩岛实现有效管控后,对黄岩岛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联合调查队于2024年5月至6月赴黄岩岛海域系统开展该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现场调查(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多点位均未测出氰化物
妄称“中国渔民在黄岩岛海域使用氰化物捕鱼,故意破坏菲渔民的传统渔场”是去年以来,菲律宾部分政客和媒体反复炒作的话题。此前,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发言人的相关言论回应称,这一表态纯属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中国对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养护,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的捕捞活动。此次调查则用科学的方法论证菲方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报告显示,在2024年5月~6月的开展的这次调查结果表明,黄岩岛海域的海水水质等级为一类,所有调查点位海水中均未检出氰化物、铜、铅、镉、总铬、汞、砷等,海水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锌和石油类的浓度均低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限值,也符合我国南海珊瑚生长的水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