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个月,我们就取得了环评批复和危废经营许可证,工作人员还帮我们实现了生产平稳过渡。为生态环境部门的审批速度点赞。”谈起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浙江同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真这样说。
据了解,舟山市生态环境局在环评审批、危废经营许可证核发过程中,将两项原来先后“串联”办理的行政许可,优化调整为“并联”接续办理,最大限度缩减了审批时限。其实,这只是生态环境部门持续优化审批服务的一个缩影。前不久,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黑河供电公司3个输变电项目,一套环评手续,就顺利通过环评“打捆”审批,成为黑河市首批“输变电”项目享受“打捆”审批红利的企业。多地生态环境部门推出的“并联”“环评打捆审批+排污许可一站式办理”等助企纾困机制,真正实现了减时限、减环节、降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深化生态环境服务经济回升向好、支撑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是生态环境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人欣喜的是,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一批又一批含金量十足的“金点子”频出。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出台“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20条,建立准入制度与执法监督制度的闭环管理体系。深圳市全面启动“综合查一次”生态环境执法,加强企业信用修复指导,督促企业自觉守法。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出台包括强化环评审批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6个方面22项措施,进一步优化和加强环评服务保障管理。无论是多项行政许可事项“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次评估、一次办结”的综合审批,还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实行“综合查一次”等,这些服务发展的措施不仅简化了审批流程,减轻了企业负担,而且为企业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环境管理要求,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履行环保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化、引领和倒逼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实现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环境、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在守好生态环保底线基础上,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推动实现项目环评“就近审批”“随到随批”“预支总量审批”“打捆审批”“同步审查审批”。持续优化监管执法方式,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动态调整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建立亲清政企关系。比如,深圳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康复中心”,探索发展“环保管家”“环保医院”“环保超市”“流域管家”等综合服务平台。广元推行生态环境柔性执法“四步工作法”,监管执法重指导、轻微问题促自纠、知错不改抓责改、拒不改正严处罚,持续深化环境治理综合服务模式,优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止境。各地要用好一系列环境政策工具,找准切入点、落脚点,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推出实施创新服务、贴近服务的“金点子”,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