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乎自然环境,更关系到人民福祉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山水相连、地域相接的京津冀各级检察机关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从发展全局出发,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底,共同制定一系列框架协议,建立工作机制,推进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协同办案、协同治理、协同保护,通过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作用,形成京津冀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最强合力。
协同办案
共护京津冀碧水蓝天
从2023年10月起,路过本市宁河区和河北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交界处道路的司机和行人发现,以往堆放在道路两边的砂石全部被清理,曾经尘土飞扬的道路,重新变回宁静安逸的乡间道路。
这一切变化,得益于津冀两地检察机关于2023年8月会签的《关于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这一机制打破了一直以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自扫门前雪”的局限,两地检察机关协同办案、统一步调,携手治理家园环境。
2023年8月,唐山市汉沽管理区检察院在工作中发现,辖区与天津市宁河区交界处的道路两侧露天堆放大量水泥、砂石料等建筑物料,产生扬尘,污染环境,影响周边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因案发地点位于津冀交界处,汉沽管理区检察院立即向宁河区检察院通报了案件线索。两地检察官同步取证,共同确认两地相关行政机关存在怠于履行行政监管职责,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违法事实。
同年9月,两地检察机关分别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两地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全面推进涉案点位整改清理。很快,堆积于此的3000余块红砖、20余方沙子、50余方石料、百余袋水泥被清理搬离,道路恢复畅通干净。此后,两地检察机关共同召开检察听证会,邀请相关人员对涉事地段的整改进行评估。同时,两地行政机关表示,将加强跨区域协作配合,对该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确保治理效果不是一时之效。
自古以来,人们依水而居,水源河道的生态环境深刻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蓟州区检察院携手河北省遵化市检察院,针对沙河水域河道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共同开展工作,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打捞、清运垃圾近40吨,并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常态化办案协作。该院还携手河北省兴隆县检察院、三河市检察院,对泃河的生态环境污染情况展开调查,建立跨界河流“联席联巡联防联控”机制,清运各类垃圾40余吨,治理区域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