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羽泛着金属光泽,前胸、前颈呈现出大片的棕红色,两侧眼睛和嘴之前有一椭圆形圆斑……近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科研人员张树岩在日常监测时,发现一只外形艳丽、长相独特的鸟类—红胸黑雁。这是该物种首次在保护区被发现。
“近年来,我们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每一项生态修复工程,都是为了营造适合不同植被、不同底栖生物、不同鸟类生活的生态环境。”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科负责人周立城说。
在河流淡水湿地,按照生态学要求设置大缓坡和深水区引进黄河水,建设鸟类繁殖岛、鱼类栖息地;结合下游漫滩补水需水量,系统考虑鱼鸟生物关系,设置快速过水通道,形成“河流水系循环连通、原生湿地保育补水、鱼虾生物繁衍生息、野生鸟类觅食筑巢”的生物多样性湿地。
在盐沼湿地,全面修复黄河三角洲受损的盐地碱蓬植被,不断发挥盐地碱蓬群落改良土壤、降盐增肥、固碳增汇等生态功能,为鸥、鹤、鹬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重要栖息地。
在海岸带湿地,通过全面治理互花米草,往日的“绿色沙漠”焕发了勃勃生机。根据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在互花米草治理区植被清除比例达99%以上,底栖生物种类增加了27%,平均密度增长80%,平均生物量增长50%。
修复的是植被,营造的是生境。红胸黑雁的发现并非偶然。
今年5月初,监测人员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在保护区繁殖; 6月中旬,首次发现疣鼻天鹅在保护区内繁殖。2024年鸟类迁徙及繁殖期专项调查显示,保护区东方白鹳成功繁殖202巢,繁殖幼鸟526余只,繁殖幼鸟数创历史新高。
(大众新闻记者 王瑛琪 陈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