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创建省级“两山”基地近日通过审核。这是该区继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后,获得的又一块绿色金字招牌。对此,东港区委书记刘祥龙表示:“越是要强招引、推项目、兴产业,在环保上越是不能含糊,要算好生态这本账。”
加与减:生态建设里的民生账
去年底,东港区一口气启动了十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总投资不下两亿元。
虽然政府钱袋子吃紧,但东港区对生态文明建设从来“不差钱”。数据统计,近年来,东港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实施了生态补水、雨污分流改造、碧海行动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仅2021年,用于生态环保的投入就达5.15亿元。全区新建83处公园绿地、45处林荫停车场,31条道路得到绿化提升,完成527个居住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2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98个村的污水治理,新增造林面积1.6万亩。
有了生态投入的加法,排放、能耗的减法顺理成章:去年,东港区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PM2.5均值27μg/m3,空气质量优良率89.2%。
“这里原先计划建一个高端商业楼宇集群,后来改成了绿色文化广场。”站在日照老城区核心地带——海曲印象文化广场的图书馆顶楼,望着大片的景观绿地,东港区住建局局长李芳叶算了一笔账,“搞绿化、美化,上民生项目,政府要多投入1.5亿元。如果全部用来引进商业楼宇项目,每年税收不下1亿元。”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笔“赔本买卖”?东港区委、区政府认准一个理:舍了财政收入,赚的是生态大局,换取的是群众幸福指数。
去冬今春,东港区涛雒镇小草坡村村民王运江没再为取暖的事烦恼。原来,村里争取了上边政策,在94户村民中搞“光伏+电代煤”试点,不但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取暖成本,操作起来也方便。“什么时候想开暖,遥控器一按就行,不必再半夜起来添煤,不用惦记着掏炉灰,更不用担心一氧化碳中毒。”
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幸福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