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答央广网记者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2023-02-21 ​央广网62070
导读

央广网上海2月21日消息(记者郭振丹 韩晓余)2月21日,上海市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

 

 

 

央广网上海2月21日消息(记者郭振丹 韩晓余)2月21日,上海市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郭振丹 摄)


央广网记者向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提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到培育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进的产业体系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答:


“未来的示范区会更绿”


“建设一体化示范区有一句话是‘生态绿色是底色,创新经济是亮色,一体化制度创新是成色’。示范区建立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解决生态和发展不是矛盾的问题,要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张忠伟表示,对于这个命题,《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明确了相应举措,成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愿景、新底板。


张忠伟介绍,示范区的生态肌理是一块世界级的料子,示范区河湖水面率达20.3%,面积超50公顷的湖泊达76个,骨干河100多条……可谓河网密布、湖荡纵横。《规划》提出到2035年,示范区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66%,就是要锚固生态基底。


张忠伟指出,示范区要打造生态绿心、清水绿廊、蓝色珠链,构建形成示范区“一心、两廊、三链、四区”的生态格局,即打造淀山湖、元荡生态绿心,建设太浦河、京杭运河两条清水绿廊,构建三条联通示范区主要湖荡的蓝色珠链。“《规划》明确,河湖水面率2035年要达到20.61%,要净增出7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实现河水畅流。水更多了,百姓体验也会越来越好。”


不仅如此,《规划》还提出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由8.6%提升至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0平方米提升至15平方米。“这些都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的总体表达,骨架立起来,指标定好,接下来是具体的举措。”张忠伟表示,“随着锚固生态基底,厚植生态优势,扩展生态容量三大策略的开展,未来的示范区会更绿。”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gsty.com/news/show-47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2 环博生态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