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在长春召开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全省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张旗威出席会议并作讲话。
会议强调,2022年,生态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突出,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纵深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臻完善,环境安全有效维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4%,全国排位第9,同比上升3个位次;PM2.5年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微克,首次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0.4%,优于国家考核要求0.6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再创新高。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达到81.8%,首次突破80%,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高于国家年度考核目标6.6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比例为1.8%,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9年保持良好等级。
2022年,全省共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714件,其中行政处罚660件,采取“五类”措施54件,罚款金额总计2994万元。全省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10508件,已办结10492件,办结率99.8%。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关键之年,也是系统谋划美丽吉林建设的起步之年。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紧紧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美丽吉林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高标准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奋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跃升,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
主要目标是,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力争保持在94%左右;PM2.5平均浓度力争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重污染天气比例保持在0.8%以下。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确保达到78%以上,劣五类水体比例控制在1.8%以内。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确保达到100%。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会议确定,2023年重点抓好五大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更加主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紧紧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全面谋划美丽吉林建设,全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高质量编制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主动服务重大项目,实施即报即受理即评估的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机制。出台”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联动管理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出台吉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开展生态县(市、区)创建全覆盖行动,在国家级工业园区全面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