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刘冠博、记者刘桂菊报道:沈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省委要求“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单伟民副局长向记者介绍: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着力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未来3年,沈阳市将重点推进以下4方面工作。
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强化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到2025年年底,力争优良天数突破325天,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基本消除重度以上污染天气,臭氧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实施5大行动。一是实施燃煤污染治理提升行动。结合供暖规划和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今年,开展全域20吨及以下小型燃煤锅炉“清仓见底、分类施治”;到2024年,建成区基本淘汰40吨及以下的供热燃煤锅炉,“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65”吨以下锅炉实现“应淘尽淘、应改尽改”,规划保留的原则上实现超低排放。二是实施臭氧污染深化治理行动。开展工业行业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头替代、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系统整治;推进油品储、运、销全链条挥发性有机物综合管控;加大锅炉、炉窑、移动源,氮氧化物减排力度。三是实施移动源协同治理行动。坚持“车、油、路、企”统筹,以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为监管重点,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和机动车清洁化推进力度,完善销售、使用、检验、维修和报废等全流程管控。到2025年,机动车、工程机械等超标冒黑烟现象基本消除,柴油货车排放检测合格率超过90%。四是实施扬尘、秸秆禁烧精细管控行动。推动施工、道路、厂库、运输、裸地“五尘”共治;提升秸秆“离田灭茬”和“五化利用”水平;逐步推广“铁塔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视频监控。五是实施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行动。加强气象联合会商,提升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化管理,深化都市圈联防联控机制。
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进一步提升水生态品质。
坚持“三水统筹”,以水污染问题和水生态需求为导向,强化水污染源头治理,分流域、分区域科学施治,到2025年年底,实现国省考断面全面消除Ⅴ类水体,优良水体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重点实施4大行动。一是实施重点河流水质提升行动。开展蒲河水质提升攻坚,重点解决浑南、沈北、于洪、新民、辽中等沿河地区雨污混排、污水溢流、酸菜企业排污、养殖粪污等突出水环境问题;开展养息牧河达标整治,强化流域周边村屯环境治理,杜绝垃圾、粪污入河;“开展八家子河专项治理强化沿河工、矿企业排水治理、解决支流河排干积污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纳污负荷”。二是实施污染源全面治理行动。深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建立排污口上游污染源清单,纳入水体达标管控体系,实施重点排污口在线监控试点项目建设;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问题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专项整治,解决处理设施进水浓度异常和超标排放问题;加快推动畜禽粪污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解决涉农地区畜禽养殖粪污入河污染问题。三是实施重点工程补短板行动。以北沙河、蒲河为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线建设,切实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率”;推进实施重点区域“雨污混接”和雨污分流改造,减少雨污混排对河流“水质”影响。巩固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开展新民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四是实施水环境监管提档升级行动。建设蒲河4个重点支流河和卧龙湖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水质管控和精准溯源等技术手段升级。针对各河流主要污染问题,建立污染防治及管控措施清单,实施“分级分类分区”精准管控。
三、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进一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稳定。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到2025年,持续保持重点建设的安全利用、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3个“百分之百”。重点开展4方面工作。一是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加强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督导企业依法落实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相关要求;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关口前移”,在土地征收、收回、收购、出让、划拨等环节加强部门联动监管。二是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划定,实施分区管理、分类管控;开展危险废物处置场、生活垃圾填埋场“两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持续开展地下水点位周边环境风险排查整治。三是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提升危废处置能力,推进恒泰废酸利用、中化二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完善本地处置利用体系;编制我市医疗废物应急协同处置方案,健全医疗废物应急收集处置体系。四是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建立组织推进机制,推动落实工业固废、生活源固废、农业固废、建筑垃圾、危险废物5大领域重点任务。
四、强化生态保护与监管,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
坚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创新监管体系,加大保护力度。一是构建严格的准入防线。推进“三线一单”在国土空间规划、产业政策制定、重大项目选址等方面应用,深化准入清单对“两高”行业的管理要求,引导规范产业在空间布局、类型结构等方面优化调整。二是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持续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强化红线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监督,开展“绿盾”行动,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落实《沈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谋划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适时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提升监管手段,“夯实”保护基础。四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编制沈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每年完成2至3个示范区(县、市)创建,力争6至7年内,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命名。五是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构建宽严相济执法工作体系,统筹调配执法力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严厉打击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开展重点排污企业专项帮扶,推动企业自觉守法,持续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工作部署,锚定目标、勇担使命,奋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努力让沈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更宜居,为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更加“坚定的生态环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