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同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湖南省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37个森林公园……有近11.27%的土地面积是各类自然保护地。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自然保护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处于首要地位。近年来,湖南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为据点,保护生态促建设,维系环境育发展,牢固生态屏障,谱写了生态环境新篇章,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管护制度,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
探索自然保护地管护制度新发展路径、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是凝聚建设合力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各种矛盾问题的内在要求。
加强谋划设计,探索管护制度发展路径。探索推进自然保护地机构设置,启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开展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试点,为完善管理保护制度注入源头活力,为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打造牢固地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和整合不同的资源和利益,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法律和制度,从而加强生态系统的管护,推动管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多方协作,推动各利益方的沟通和协商,对生态系统的管理及最优化的规划与谋划的方向达成共识,凝聚建设合力,共筑科学化、多样化生态管护体系。
深入分析问题,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近年来,湖南省内各市州坚持保护第一、空间优化等原则,面对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对保护地基础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据此制定保护地规划和评估方案,确定生态保护工作重点,逐步建立以自然生态保护为重点的全方位保护体系,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并组织公众参与,强化公众对自然保护地的认知和理解,完善、规范保护地基本信息和决策管理信息数据流通与共享、提高管理效率,为在2025年前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工作,重点解决重叠设置、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地监管检测水平。
建设自然保护地,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群策群力,全力提升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保护监管水平、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是筑牢生态环境绿色屏障的重要基石。
完善政策法规,形成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法规制度体系。2022年8月,湖南省林业局正式发布《湖南省自然保护地“十四五”专项规划》,为湖南省推进自然保护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建立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切合湖南实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省内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工作,对重点问题进行督办,严格清理整治自然保护地内违法违规行为。2022年9月,张家界市印发《张家界市建立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联动机制实施方案(试行)》,成为全省14个市州中首个出台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联动机制实施方案的地级市,也为全省建设一批监测样地和样线的建设打好了样板。
强化科技赋能,推进科研检测和科普宣教。实现自然保护地有效管理,需要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做支撑。湖南省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科学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自然保护地精准化管理水平。强化科技赋能,聚焦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业等关键领域,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形成一批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2年,湖南省自然保护地保护中心、中国林业教育学会自然教育分会等共同开展了一系列“自然公园进校园”公益科普宣教活动,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擦亮了新时代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惠民工程的新名片。
三是贯彻“两山”思想,积极探索自然保护地融合新路径。
建设自然保护地,既要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又要保障好原住民生产生活,推动镇村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努力让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
明确方向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当前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任务。生态产业化是指将生态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过程,产业生态化是指在生产、消费等方面,建立生态化管理机制和体系。要推进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生态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同时,增强保护区周边生产单位的生态责任和社会信用,可通过政策支持和监管机制的完善,引导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过生态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创新服务支撑平台的设立,打造集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系统生态化于一体的特色生态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