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线将探索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加大项目融资模式创新力度,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用,推进长江保护修复。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19日公布。
《行动方案》明确,各级财政积极支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持续支持大气污染防治、流域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林业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等重点工作。
同时,加大项目融资模式创新力度,探索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用。完善污水处理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对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支持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能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促进长江修复项目的可持续性。“以往那些光有投入无产出的做法,难以持续。”他说。
常纪文解释说,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行动方案》还明确,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支持长江流域上下游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机制建设进展快、成果好、积极探索创新的省份给予倾斜。鼓励生态产品供给地和受益地按照自愿协商原则,综合考虑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生态产品实物量及质量等因素,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